德米特里·列维茨基(Dmitry Levitsky),1735年生于乌克兰基辅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雕刻家。列维茨基跟随着父亲及画家安特罗波夫学习造型艺术。18世纪50年代,列维茨基和父亲一起参加了位于基辅的安德烈耶夫教堂的装潢工作。1758年列维茨基来到彼得堡,在艺术研究院学习深造。从1799年开始,列维茨基在艺术研究院的肖像班当老师。德米特里·列维茨基于1822年4月4日在彼得堡去世。
德米特里·列维茨基早期的两幅名作《柯柯林诺夫像》和《狄米陀夫像》是18世纪流行的一种称为“礼仪肖像画”(入画者按一定的程式,安排在与其从事的事业直接有关的背景前,并以手势指示后景)的作品。柯柯林诺夫是当时美术学院的院长,他本人为建筑师。在画面上,他正在办公桌前用手指着即将动工的学院建筑图。狄米陀夫是一位富裕的慈善事业家,背景上的养育院正是他筹建的慈善事业之一。由于列维茨基较好地表达了人物的外貌和他们的社会特征,他的作品与当时公式化的“礼仪肖像画”已有明显差异。
18世纪70年代彼得堡著名的贵族女子学校,斯莫尔女校,是叶卡捷琳娜为培养贵族子女办的一个学校。凡能进入这所学校的女孩,经过专门培训,都能歌善舞,或能演奏乐器,学习礼仪及相应的文化知识。女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宫廷和上层社会妇女的素质。因为她看到俄国的显贵女眷中,有许多人目不识丁,语言和行为都很粗鲁。自她当上女皇以后,便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女子学校成立后收效显著,女皇很满意,她特意邀请德米特里·列维茨基为女校学生作肖像。
在这个大型肖像组画中,列维茨基把握人物特征的能力和富有装饰性的色彩,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女学生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或舞蹈,或奏乐。整个组画共七幅,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装饰美和姑娘们动人的形象。其中特别优秀的几幅为《霍凡斯卡亚和赫鲁晓娃》、《涅丽多娃肖像》、《莫尔强诺娃》、《菩尔晓娃》、《阿雷莫娃》等,画家以高度的技巧,表达了人物欢乐的情绪。华丽的舞蹈服饰和乐器的质感,也画得非常到位。这些大幅全身肖像的整体和细部,安排得十分恰当,为大型肖像画的形式处理开辟了新径。
列维茨基还作过另一种类型的肖像,这类作品以《狄德罗肖像》和《画家之父》两幅为代表。列维茨基以朴实无华的手法,力图揭示入画者的精神面貌。如画家父亲的质朴善良,哲学家狄德罗的智慧和冷静。在他的笔下,狄德罗这位卓越哲学家和艺评家,不像欧洲画家描绘的戴着假卷发的高等贵族,而是穿着家常衣服在随便闲谈的普通人。列维茨基的这列作品比较接近于罗柯托夫,主要刻画对象个性的尊严,只是在表现手法上更为具体而细致,形象也更有深度。
德米特里·列维茨基在18世纪80年代曾为叶卡捷琳女皇作过两幅肖像。这两幅肖像都采用了“礼仪肖像画”的形式。在1780年所作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现藏俄罗斯博物馆),列维茨基把女皇画成公平裁判女神的样子,这一形象和姿态与现实中的女皇相距甚远,画中的女皇高雅而优美,这是列维茨基为满足女皇要求的奉命之作。
列维茨基后期的肖像作品,与当时流行的肖像画在风格上比较接近,因为这时他已被叶卡捷琳娜女皇聘为宫廷画家,他不得不为宫廷贵族服务。只在一些描写儿童形象的作品中,他的个人风格尚有鲜明的反映,这类作品,可以《佛朗佐夫家女孩们的肖像》为例。
德米特里·列维茨基是18世纪后期肖像画家中最富成果的一位。他既是程式化的宫廷肖像画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这种形式的破坏者。作为一个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画家,他时时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力求突破程式,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