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老人
此幅作品中,老人手持转经筒祈福。其脸部、动态、服饰都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刻画时要注意通过笔墨的处理加以体现。尤其要注意老人所穿藏袍的笔墨处理。另外,还要注意老人虔诚神态的把握。
绘制人物画中的配饰时,要注意结合人物的形体结构变化。左图中眼镜的绘制要结合人物头部面向角度和鼻梁的位置,绘制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1 画之前先确定好画面构图,之后以中锋用笔勾画人物的眼镜。用笔要有变化,有连有断,这样才会使画面更有节奏感。
2 勾画眼镜时一定要结合所要绘制人物的脸部角度,同时还要注意眼镜透视关系的表现。
写意用笔
写意人物画用线写形时要考虑到形象的整体,画左而顾右,画上而顾下,画大而顾小,不断比较各部分的关系。不要只顾一点而不及全局。写意用笔时还要通过用笔来处理前后空间关系,断笔时要注意分清哪些可断、哪些不可断。
3 根据已经勾画好的眼镜外形,勾画眉毛和鼻子。勾画时要通过不同的用笔来表现空间及前后关系,刻画每一步都要结合画面的整体造型,不可孤立于一点。
刻画五官时要结合人物的特点。老人的特点明显,脸部皱纹较多,勾画时要注意提炼概括之后再刻画。通过笔墨的不同处理,突出老人面部的特点。
老人的嘴部干瘪,颧骨突出,脸上皱纹较多,刻画时要注意通过用笔用墨的变化加以体现。如左图中侧面颧骨的断笔处理。
4 结合人物的头部角度勾画嘴以及面部外的轮廓,注意老人特点的表现。颧骨的关节处要强调,脸部皱纹要经过提炼之后加以表现,注意脸部皱纹与五官部分墨色的对比变化。
对眼镜部分染色时要使墨块本身有浓淡、虚实的变化,并注意保留一定的飞白,使画面更透气。
5 调重墨,对人物的眼镜部分上色。中锋用笔勾画老人的耳朵部分。
写意人物画以线造型的特点
写意人物画中,笔法和墨法变化多端,因此以线造型在写意人物画中显得尤为典型。线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是画家对客观物象的写意性的概括,具有很明显的多样性、灵活性和表现性。
线的多样性主要是通过线的粗细、长短、干湿、浓淡、深浅等表现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线的灵活性主要是指排除色彩、光影以及明暗等因素的干扰,直接用线表现物象的本质特征。线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线的笔法变化、个性化上,在塑造形象时,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态,还能展现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笔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通常在实际绘制中,根据画面的需要可灵活用笔。此处头顶的一块重墨既表现了帽子的质感,又与脸部和帽子的其他部分的线条形成对比,使画面不单调,更加丰富和谐。
6 结合人物的特点,勾画出老人的帽子部分,注意帽子质感的表现。通过笔墨对比在画面中形成独特的色彩语言,完美地表现物象。
7 根据头部结构勾画头后部的头发以及肩部,注意与其他部分形成不同的对比变化,使画面更丰富自然。调赭石染嘴部的颜色,注意结合老人嘴部的特征染色。
勾画头后部头发时要注意与头顶帽子的白色部分形成颜色的鲜明对比。在画法上要尽量简练概括,这样才能与脸部的色块和线条形成繁简的对比。刻画任何一处时都要考虑到这一处可能对画面全局的影响。
写意人物画的上色虽然在画面中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仍需高度重视。色与墨在艺术上有很多共同的要求,用墨如用色,而用色也需见笔。色中见骨,是对用墨用色的传统要求。接下来将讲解关于老人脸部的上色以及藏区老人特色服饰的绘制。
对老人脸部上色时要结合脸部结构变化,第一遍画脸部的基本肤色,调淡赭石或淡朱膘加适量的淡墨或淡花青。上色时根据脸部的体面、结构来用笔。有些不适合用墨表现的体面关系,可以利用色痕来表现。
1 调淡赭石,用湿画法染画老人脸部的色彩。染色时要从面部的高处开始,比如鼻子部分。注意结合人物的面部结构留出高光的位置。
脸部染色时切记不可将整个脸部用颜色堵死,要根据结构留出一定的飞白,使画面更有透气感。
老人的面部结构特征明显,染色时要随时注意特征的表现。脸部染色可以在第一遍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对突出的部位重复染画,比如颧骨、鼻头等。但是色块的面积要一遍小于一遍。
2 调淡朱膘,染帽子的顶部,要注意通过颜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体积感,对帽子顶部可以用赭石蘸墨重复染画。
3 侧锋用笔,调淡墨染皮衣领部。根据人物的动态和服饰特点皴擦人物的服饰,注意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的体现。写意画中,色、墨、水的互相渗溶过程会在画面中形成无穷的极为丰富的色墨深浅层次,因此大面积的墨色刻画时要注意保留笔墨在纸上形成的瞬间效果。用笔要尽量松动、虚灵,有时通过笔端的墨色丰富层次,便会在画面中产生写意画独有的神奇效果。
藏区的百姓,服饰用料多以皮毛为主,藏袍的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是毛质。写意画刻画时要通过用墨的不同方式体现皮毛的质感。
4 以侧锋用笔,大笔皴擦老人的藏袍。藏袍宽大浑厚,刻画时注意其皮毛质感的表现。
【名师指点】
画人物服饰要用到大块的墨色时,注意墨色本身的浓淡、虚实变化。尤其是皴擦时注意留一定的飞白,使画面更有透气感。画服饰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落笔要干脆利落,不可迟疑,笔墨在画面中形成的瞬间效果,有时候是十分珍贵的。
转经筒的绘制完全用笔写出,不仅能表现出其质感,还能与衣服的大片墨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轻松而灵动。
5 中锋用笔,勾画出转经筒和手部,注意转经筒和手部的衔接以及动态的刻画。转经筒转动时,系着的小坠子随之飘动,刻画时抓住这些特点才能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藏袍的袖子宽而长,勾画时要对服饰褶皱进行概括归纳,用大笔写出。人体结构关节处用墨要重一些。勾画时注意与墨色部分的衔接以及形体的表现。
6 对服饰概括归纳之后,以中锋用笔,快速画出肩部到袖子部分的线条。注意人物结构处与其他部分的墨色对比,对前后空间关系要有所体现。勾好线条之后适当皴擦,表现其质感,但此处的墨块不可过多。
7 继续观察整个画面,完善袖子部分。袖子下垂的部分用线可虚一些,与上半部分结构的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强化袖子部分的结构线,使人物的动态结构线更突出、清晰。
画写意人物的每一部分之前,都要整体观察画面的黑白灰关系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对比。左图中衣领部分墨色的概括与脸部的详细刻画形成详略的对比,袖子部分的干枯线条与衣领墨色的湿润形成干湿对比。对比越多,画面越丰富越有趣味。
8 调淡赭石,染手部的颜色,注意结合手部的结构特点。调藤黄和朱膘染画转经筒的筒身。颜色要清淡雅致,浓度不要太高。
人物画大片的用墨主要是在头发以及衣服部位。画面中的墨色布置要从全局出发,安排黑白灰的对比和衬托。黑白灰的比例、形态、位置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墨趣。刻画时可根据立意的需要进行布置。不必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实际情况。有时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可以稍作变化。
画大块的墨色时,要使墨块本身有一定的浓淡、虚实变化,并保留一定的飞白来透气。但飞白也不可过多,否则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用墨时要注意笔法和墨色之间的大小、方向、轻重、快慢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