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是指以风景为题材的中国画,它主要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是中国传统三大画科之首。近代的山水画更重视笔墨,即对线的运用,讲究"古法用笔",对笔墨的变化,更重视作者自身对笔墨的掌控,来表现作者内心的奇美自然景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幅山水图吧。
绘画步骤:
1,先用重墨画近景。近景面积不宜太大,但这是整幅画中墨色最重的部分。起笔用卧锋平擦,根据“腹稿”中山石的结构,用笔要有重与轻、疾与徐、提与按、宽与窄、横与竖的变化,为表现山石的肌理变化,需要横擦、竖擦、斜擦等多种变化。这是画山石的基本功。在“平擦”完第一笔之后,即可形成山石的一个“面”,用侧锋笔尖轻轻一扫,即可形成这块石头的“轮廓线”,也就是结构线,不必刻意地去用中锋勾勒。这样会显得非常真实,不做作。再画另一个“面”时,就应该考虑变换“擦”的方向,使两次擦笔的方向形成一个合适的角度:第一笔竖擦,这一笔就根据需要横擦。再在上方斜擦,就会形成石头的三个面。一次一次地叠加,就会形成一个山头。当然,必须注意山石的结构,每一笔、每一块都不得雷同,把大小、走向错开,把墨色拉开,就会形成错落有致、结构漂亮的山石。
2,中景是整幅画的重点表现内容。墨色要比近景稍微淡一些。下图就是平“擦”出一笔之后,正在用侧锋尖“扫”出结构线。由于不是用中锋勾勒,所以形成的结构线显得特别微妙、逼真,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属妙手偶得,似自然天成。
3,在先画出山石的一个“面”之后,再下笔画相邻的“面”时,首先要想到这两个“面”必须有所区别,切不可千篇一律,一个面孔!在笔中的墨基本用干时,把笔尖压扁,用散锋在预留的山石顶部空白处“点”出植被,一笔笔错落有致,稀疏得当,可高可低,形成细如发丝、密密麻麻、毛茸茸的效果,不可出现墨块。在画相邻的另一块山石时,需要变换手法,并留出瀑布位置。画瀑布水流要宽窄相间,高低错落,形成水绕石转、千回百转之势,力戒形成“梳子”效果。
4,为了把两块山石画得各有特色,避免雷同,要边画边比较,必要时细心收拾,制造差异,画出的山石才不会千篇一律。画低矮的山石,穿插画些植被,为画瀑布下的“水口”及流水打下伏笔。画左侧山头时,注意墨色要淡一些,等于与先画的山头拉开距离,并在下部留出画云的位置。
5,用更淡的墨在两个山头的空间位置画出远山,在远山稍干时用极淡的墨渲染,会使前面的山头更加突出,后面的山被“推”得更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层次感。用极干的淡墨擦出山下部的云岚,基本上是用笔肚、笔根的水分擦出来,留白要注意云的造型,接近自然。
6,在左下角稍上面一点用重墨画一块低矮的山石,作为近景的一部分,与右面的山石相呼应。切记其下部必须留白,不可画到左下角底线,避免与右下角雷同。再小心画出层次分明的“水口”和溪流。水口的走向要“变化多端”,方向多变。
7,切记画水口的溪流时,用淡墨处理,小心勾出水纹,画出水的走势。“水”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在大量观察、写生基础上小心谨慎地处理好。
8,画点景树木时,注意树木造型要各具姿态,既追求苍劲古拙,又不失灵动秀气,不可千篇一律,画出点睛之笔。最后通观全局,细心收拾,做一些修修补补,墨稿就算完成了。此时可以题款、用印,也可全部完成后再进行。
9,在墨稿基本干时开始着色。着色力求简单,不宜颜色太艳太杂,两三种颜色足矣。要求薄、透、亮,一遍完成,做到色不压墨,不可反复渲染、层层叠加,以免变得混沌污浊!这幅画在山头部分表现暖色调,用淡淡的朱膘稍加一点墨(不用赭石,赭石不透明);山中下部表现冷色调,用花青略加一点墨调成花青墨,用大板刷染。先染山头,再染中下部。
10,注意趁湿渲染,染完山头,马上染中下部,使衔接部分的冷暖色完全融为一体,不留痕迹。注意着色时一定要把水和云留白,再分别小心渲染。如染瀑布时,其下部可用淡淡的花青墨色轻轻扫一下,上部全部留白,切记不得用白颜色去染水;染云时只染淡墨擦出的部分,云朵则留白,注意色调的层次、深浅变化,尽量力求接近自然。最后用淡淡的花青墨一次性染出远山。
山水图这就画好了,整体来看,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呐。喜欢国画的小伙伴们,就快来我们露西学画画网,和露西一起动手画起来吧,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浮躁,你可以画的很棒的哦。